公元2124年,距離馬斯克腦機技術的出現至今己經100年了,隨著腦機技術的逐漸成熟,這項技術的出現導致了社會的根本性的變革。
首先是教育層麵,在過去,每個人的學習成本是相當高的。
高就高在每個人都需要利用大量的時間去記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記憶的時間成本纔是最大的。
而科技和技術的發展肯定是在擁有大量的記憶的基礎上,才能不斷的去創新和發展。
但是自從腦機科技的誕生以來,“過目不忘”成為了接受這項技術的普適性。
人們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記憶,隻需要閱讀過一遍,就能熟練知道相關的知識。
這導致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的湧現,實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即宇宙時代。
人類進入宇宙時代的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人才底蘊。
如果按9年義務教育這樣的進度,一個合格的太空人才,至少需要30年的時間。
但是腦機技術的普及使得現代教育的進程大大加快了,記憶的成本被壓縮,以前所有的文科知識都可以通過閱讀成幾何倍數的加載,而現代的教育更多是實踐和創新方向。
進入22世紀以後,人類科技的飛躍使得火星殖民計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在這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與其衛星火星之間建立起了一條繁忙的貿易航線,二者之間的經濟活動日益密切,不僅促進了雙方文明的交融,更推動了科技的高速發展。
在這條航線上,存在著一片蘊藏著豐富礦產資源的小行星帶,這片星帶猶如一座座天然的寶庫,支撐著整個太陽係乃至更遙遠星際探索所需的各種礦產資源,據統計,人類太空活動中99%以上的礦產原料都首接來源於這片小行星帶。
為了高效、安全地開采這些散佈在廣闊太空中的小行星礦產,人類科技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機甲技術的突破性進展。
科學家們綜合了力學、材料學、人工智慧以及先進的技術,成功研發出一係列適應太空環境、具有強大挖掘和搬運能力的機甲。
這些機甲不僅可以承受極端的溫度變化、微重力環境以及輻射等太空惡劣條件,還能通過精密的控製和轉換能量,實現精準的礦石采集和運輸作業。
為了駕馭這些先進的機甲,人類社會投入大量資源設立了專門的培訓機構,旨在培養能夠勝任外太空工作的機甲駕駛員。
機甲駕駛員不僅要掌握複雜的機甲操作係統,還需具備紮實的物理學、工程學以及一定程度的操控能力。
於是,在進入22世紀之後機甲相關的學校成為了當下的一個主流,他們在華夏高等機甲學院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通過模擬實戰和實際操作,不斷提升自己的駕駛技術與實戰能力,力求在未來的外太空采礦事業中貢獻力量。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