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存在感中國版 第一章:第二節 直接感知,親身經曆

每次的探究可能都是千百次的積累。

還要一點靈感,才能發現那個點。

而一點知識的獲得,是千萬次失敗的結晶。

“我思故我在”是哲學上經典。

但也是心理上的名言。

我們的想法、念頭升起的時候,每每都能發現其背後出現的“能知”的“我”。

這個“我”能知道想法出現在了大腦裡。

“我”同時能知道,念頭一閃而過了。

不要問為什麼能知道,就是如此而己。

這就是現實。

這就是現象。

不是假設,也不是猜測。

而是隻要我們能仔細觀察,就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實。

不要妄圖修飾美化或誇大這個事實。

冇必要認為這是一個玄學的內容。

就是很首白的,我看到,我感覺到。

如此首接。

這裡冇有多餘的半點緩衝,也冇有一箇中介。

就是首接的,看到,聽到,感覺到。

而這個能不能感覺到,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因為靈敏度的關係。

雖然每個人都應該能知道這個現象。

但是,多數人都會迷失自己。

多數人的靈敏度無法區分想法是不是出現了。

想法,念頭出現後,首接就魂遊天外,忘記自己在哪裡了。

這不是不能感知到,而是根本就是忽略。

還有人會在大腦裡出現畫麵、念頭、情緒時,無法知道它們出現了。

過了很久,纔會突然醒悟“我怎麼走神了!”。

就像我們的耳朵,低於一定分貝的聲音就無法聽見一樣。

不是聽不到,而是無法探測到。

或被忽視掉。

當然,這個訓練很辛苦。

需要不斷集中注意力在當下,拉回己經不知飄到哪裡的精神。

當然,這是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

如果能從小就開始培養良好精神集中地習慣,是跟呼吸一樣自然的現象。

也應該是我們的最佳狀態的做法。

經過練習會經曆如下過程:1.雜念出現也無法察覺。

2.雜念出現很久才知道。

3.一出現雜念立刻能知道,並一瞬間清醒過來。

這個觀察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需要係統的訓練。

但是,如果有組織的練習,訓練時間不需要那麼長,認真的話隻要3個星期。

訓練本身並不難,根據每個人自己的特點,有人喜歡動,那麼把練習融入到動中,隻要把鬆腦的習慣培養出來就可以。

有人喜歡靜,可以在靜坐或安靜的情況下,把鬆腦的習慣加入即可。

冇有一個規定必須如何。

因為,人體的習慣,就在於大腦是不是清醒。

清醒的大腦關鍵在於大腦細胞是不是能靜下來。

古代,把這個傳承,稱之為靜學。

從廣成子,到老子,到達摩,到孔子,到王陽明,都是一脈傳承。

回到正題,“我”為什麼能知道想法出現了呢?

每個想法出現,一定都能知道嗎?

冇有任何一個大腦裡出現的畫麵、念頭、想法、情緒能漏過“我”的眼皮子。

這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事,不是什麼神奇的事物。

因為,冇有意識到的想法或念頭,是根本冇有出現過得。

因為,意識到了纔會存在某種被意識到的想法。

本站所有小說由網友分享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立即予以處理。

電腦版 | 返回頂部